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频道 > 针灸治疗偏瘫的方法有哪些?针灸怎么治疗偏瘫?

针灸治疗偏瘫的方法有哪些?针灸怎么治疗偏瘫?

中风偏瘫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肢体不灵活,如果采用中医治疗的话,可以改善肌力,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偏瘫的针灸方案是怎么样的呢?

一、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热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滋养肝肾。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灸并用;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可刺双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疗法。

主穴:上肢:背面、曲池、手三里、外关、灵骨、大白(倒马针对侧)

下肢:环跳、阳陵泉、侧三里、侧下三里、解溪、火主穴。

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迁延日久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

刺血:上肢:大椎、肩峰、尺泽、后溪;下肢:三金穴、委中、侧三里。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

水针: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每次两组主穴,分别取2—5个穴位,配穴据症取2—3个穴位。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穴:上肢:肩中穴、手五里、尺泽、阳池、对侧重子、重仙穴。

下肢:髀关、驷马上穴、驷马下穴、通关、通肾、肾关、人皇、光明、太冲。

配穴:上肢加刺大椎、肩髃、臂臑、阳溪。

下肢加刺天皇、地机、地皇、四花下穴。

刺血:配穴可做刺络疗法,病侧刺络效果好,当健侧关节部位屈曲拘挛者,可加刺其局部腧穴,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阳主动,肢体活动障碍其病在阳,故本方取手足三阳经穴,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以阳明经穴为主,阳明经气血通畅,肢体活动功能易于回复;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侧肢体容易出现筋肉萎缩或强直拘紧,根据经络循环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明经的穴位,目的在于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二、中脏腑

1、闭证

症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面赤鼻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滑,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三经穴位。

取穴:主穴素髎、人中、十二井穴、太冲、四花中、手解穴、

配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灵骨、大白;语音不利配天突、上廉泉。

刺血:十二井点刺放血,或向上斜刺;耳尖放血。

方义:本方组穴有平肝熄风,清泻火热,豁痰开窍之功。阳闭或阴闭症乃因肝阳暴涨,气血上冲夹杂痰火、痰湿,闭阻清窍所致。取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以清心泻热,豁痰开窍。人中是督脉的要穴,有调和督脉气血,启闭开窍之功,肝脉上达巅顶,泻肝经的原穴太冲,以镇肝降逆,潜阳熄风,脾胃失和,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取阳明经的四花中穴,以调理脾胃,除湿化痰,取手厥阴心包之荣,手解穴,以清心泻热。

2、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治则: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

取穴:主穴:关元、神阙(隔盐灸之)、正会、前会、后会、灵骨

配穴:汗出不止加阴郗,复溜;小便失禁加三阴交;昏迷不醒手解穴、透下白穴一针即醒。

操作:关元穴大柱艾条,神阙隔盐艾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头针法:取对侧面运动区为主,配足运感区,刺法:沿皮下刺入0.5—1寸,频频捻针,用于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能收到较好效果。

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脱证为阳气衰微证,根据阴阳互根的道理,元阳外脱,应从阴救阳。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直阳,是阴中有阳的穴位,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所系,故用大艾柱重灸二穴,以救将绝之阳。

三、中风后遗症之语言不利、失语

症状: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或失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

治则:镇肝熄风、开音利窍。

取穴:主穴:正会、商丘、哑门、风府、廉泉以督脉穴为主。

配穴:舌僵硬加肩中点刺金津玉液,舌肿加侧三里,侧下三里。

头针:失语者用语音区,前会、后会用倒马针。

方义:舌强语蹇,音暗失语为三阳之筋,并络于颌颊。夹于口。为风、寒、湿所客则筋急,故口紧不开,气血偏虚,为风所乘,取正会、哑门、风府意在疏风通络,通关开窍。

热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