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步态,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
偏瘫步态主要指的是肢体瘫痪者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极大的,所以及早质量极为重要,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偏瘫步态吧。
一.步行分析和训练经常是从患腿站立期开始的
★启动摆动期→→首要困难
•控制骨盆对于承受和维持好的对线姿势很重要
•当患腿处于健腿之后,髋屈曲肌群便可更好地将患腿向前摆动
伸髋、控制膝伸展,并将重心向患侧移动约2.5cm,要求病人健侧迈步,使得患侧处于摆动期
二.侧移重心困难
★骨盆过度想患侧移动,引起骨盆代偿性向健侧下倾
•适时收缩同侧髋外展肌群和对侧躯干侧屈肌群困难所致
•部分由于缺乏对0—15内的伸膝控制
•伸髋不足,干扰了站立期身体正常的对线,破坏了控制侧移的正常机制
三.不能伸展患髋以使重心前移
•直到健脚落地后,身体才前移
•向前移动不是由患腿的伸展,而是由健腿的伸展,且患髋处于屈曲位
病人在患髋处躯干前屈,同时健腿向前迈一小步,以代替伸髋将重量前移至患腿
伸髋可能由于腓肠肌缩短而受阻,它阻止身体向前移(踝和髋都需要角度位移)
四.整个站立期对膝关节控制不够
将患膝被动处于完全伸展位,并一直保持至站立末期,阻碍了摆动期开始前屈膝
首先,股四头肌离心或延长收缩,然后恰好在屈膝前进行向心性收缩以保持伸展
五.足趾离地是屈膝不够(主要问题之一)
★病人由于代偿这个缺陷而干扰了摆动期的整个顺序
•正常时,在站立期末期,膝屈曲而髋处于伸展位此动作减低了下肢的转动惯量
•若此时屈膝不能,则代偿性地产生患腿的异常前摆,即拽住骨盆,髋外展和骨盆向后倾
六.不要把摆动期末期踝的主动背屈不够作为问题而单独训练
•摆动早期是由于屈膝使腿“缩短”而使足跨越地面
•如果病人在摆动期拖着腿走路,那么主要训练屈膝动作
•足跟触地时踝背屈不够应与伸膝结合在一起进行特别的训练
七.向前迈步或行走时的步基宽
•主要由于平衡能力差和害怕跌倒所致,可通过双足靠近(双足在髋之下)的平衡训练来克服
•早期,由于病人在摆动期不能不能控制患腿
•由于足趾离地时不能屈膝而发生代偿运动可导致患足置于一相对外展的位置
•在站立期,由于伸髋不够和向患侧过度水平侧移而造成对线不良可引起健足向外侧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