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频道 > 肝脏,脾脏血管瘤是怎么样的?怎么治疗?

肝脏,脾脏血管瘤是怎么样的?怎么治疗?

血管瘤是脾脏最常见的原发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壮年,常为偶然发现。那么肝,脾血管瘤有哪些症状呢?该怎么治疗呢?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发病率为1%~7%。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多认为起源于肝内的胚胎行血管芽,由于某种因素,如服用类固醇激素、避孕药以及妇女怀孕等,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多见。本病可单发,也可多发,肿瘤大小不一。本病发展缓慢,病床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小时可毫无症状,多因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才发现。但当肿瘤逐渐增大后,主要表现为肝大或压迫胃肠等邻近脏器引起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如肿瘤破裂出现则出现失血性休克或急腹症。肝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血管瘤自发性或外伤性破裂出血,特别是位于肝脏表面或巨大血管瘤患者。

脾血管瘤

脾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病,尽管如此其仍然是脾脏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发病率目前文献报道从0.03%~14%不等。大部分的脾血管瘤诊断时病变较小(一般<2cm)无临床症状,由于病变进展缓慢,故当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时多数病变已经较大,此时可表现为左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食欲不振、脾脏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亦有部分患者以急腹症及失血性休克等脾脏破裂为首发临床表现,文献报道脾脏血管瘤的自发性破裂出血率高达25%。

肝、脾血管瘤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类似,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腔内充满新鲜血液,间质中有中等量的结缔组织,有时出现间质黏液变。肿瘤周边血管较多,动静脉结构共存,以静脉结构为主,扩张的血窦与正常组织混杂存在。如果用栓塞物质填满并滞留在这些血管腔隙中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后使肿瘤变为纤维瘤样结构。

介入治疗

肝、脾血管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速度等。对于直径小于3cm且无任何临床症状又生长于肝实质内者,可以门诊随访,B超动态观察瘤体的变化,无须特殊处理。

由于肝、脾血管瘤通常为多发,且术前CT/MR检查常难以显示直径<5mm的病灶,这也就导致外科手术常难以切除干净,且外科手术不仅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而且术后瘢痕严重影响美观。介入治疗在肝、脾血管的介入治疗中不仅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微创不留痕!介入治疗原理,我们通过病变的供血动脉向病灶内注入栓塞剂栓塞病灶,栓塞剂病灶内沉积下来并诱发血栓形成,进而诱导病变纤维化,使肿瘤变为纤维瘤样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在栓塞剂(通常为液态碘油)中加入平阳霉素等药物,其可以破坏血窦的内皮细胞,最终阻止病变的生长。正常组织内含有大量的吞噬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将栓塞剂清除,因此我们的治疗对正常组织结构基本没有影响。

热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