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频道 > 伤寒传播途径有哪些?伤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寒传播途径有哪些?伤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存力很强,耐低温,在水中可存活2-3周,冰冻环境中持续数月,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不仅可生存数月且能繁殖。那么伤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病理特点是什么?

一、伤寒的流行病学

1、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终身免疫,属细胞免疫,再次感染者较少见。伤寒、副伤寒无交叉免疫力。儿童、青壮年多见,性别无差异。

2、发病季节夏秋为多,终年可见。

3、流行地区温带和热带多见;多散发。

4、传染源:患者与慢性带菌者患者:潜伏期即由粪便排菌,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恢复期或病愈后排菌减少。带菌者:3个月以内称暂时带菌,3个月以上称慢性带菌,偶终生排菌。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5、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少部分也可通过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的胃肠道外接种传播。散发∶生活接触流行∶食物污染,生食摊暴发流行∶水源污染,污水

二、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

1、发病机理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

2、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节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钮扣样突起。第2周:坏死第3周:溃疡(易出血、穿孔)第4周:愈合

三、伤寒的预后

1、病后免疫力持久。

2、婴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明显贫血者预后差。

3、有严重并发症者病死率高。

4、3%成为慢性携带。

四、伤寒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患者。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天为止。亦可进行粪便培养检查,1次/5~7天,连续2次均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慢性带菌者应调离上述工作岗位,进行治疗,定期接受监督管理。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

3、提高人群免疫力Ty21a株口服减毒活疫苗,1989年美国已批准应用,不良反应较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热门经验